國內疫情突發!多人感染!北京再次風險升級,緊急停工停學…再不重視就晚了!
發布日期:2020-06-18 作者: 點擊:
國內疫情又要開始緊張了!
前兩天爆出的“北京海鮮市場發現新冠病毒”,沖上熱搜第一!
這個新聞,看完后你只會覺得太嚇人,太可怕了!
就連人民日報都趕緊呼吁大家:
這個時候,絕對不能松懈,不能忽視,可以不恐慌,但請擴散讓你的身邊親人好友知道!
到底怎么回事呢?
首先,官方通報的是,12日全國新增了11例確診患者,其中值得注意的是:
5例均為境外輸入,6例為本土病例,且這本土病例全部發生在北京!
北京到底發生了什么?!
事情到底有多嚴重?!
相信很多人都已經不關注疫情了,但這次請務必要知道!
截止今晨人民日報官方發布的數據,此次北京核酸檢測76499人,陽性59人。
新發地市場周邊11個小區都要封閉處理!
企業和學校宣布緊急停工停學。
雖然我們江西地區和北京有著一定距離,但是城市之間每日客運交通來往人流量巨大。
在這個疫情再次升級的情況之下,我們務必提高警惕,隨時做好準備預防病毒再次爆發。除了平時嚴格佩戴好口罩,勤洗手,不去人流密集場所之外,做好養生保健,提高自身抵抗力,才是關鍵。
前段時間網上有不少針對疫情防治“偏方”的謠言,無非就是抓住人們對現況的焦慮心態,但多數禁不起揣度。而其中有一條被廣為流傳:“喝酒可預防病毒”,這當然是一種誤導信息,然而喝酒雖不能“殺死冠狀病毒”,卻也的確有益健康。想要健康飲酒就必須注意以下的一些“關鍵詞”。
歷代中醫認為,“酒為百藥之長”。漢字醫學的“醫”繁體字就是“醫”從“醫”,從“殳”,從“酉”,其中的酉,本義就是酒。《本草綱目》云:“酒,天之美祿也,面曲之酒,少飲則和血行氣,壯神御寒,消愁遣興;痛飲則傷神耗血,損胃亡精,生痰動火。”
這段話很清楚的敘述了適量飲酒的好處:“和血行氣,壯神御寒,消愁遣興”,也講了過量酒的害處“傷神耗血,損胃亡精,生痰動火”.李時珍更是在書中寫道:“過飲不節,殺人頃刻”。
因此,想要健康飲酒,真正做到喝“養生酒”絕不是毫無節制的酗酒,謹記適量飲酒方可起到養生的作用,否則將“過猶不及”。
雖然飲酒并不能有效防疫“新冠”病毒,但疫情當前“飲酒避疫“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作用的,并且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功效、不同時節喝不同的酒,這些是我國自古代起就有且保留至今的傳統。
古人過春節有喝“屠蘇酒”的風俗,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”。宋朝文學家蘇轍的《除日》詩道:"年年最后飲屠蘇,不覺年來七十余。"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,人們對屠蘇酒有著“一人飲,全家無疫;一家飲,一里無疫”這樣的評論。而據現代學者研究,這種藥酒具有益氣溫陽、祛風散寒、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。此外,中國還有在端午節飲艾葉酒、重陽節飲菊花酒以避瘟疫的習俗。
由此可見飲酒確實有一定的治療保健作用。我們平時飲酒雖不一定指定飲用專門的藥酒,但是也應盡量選擇更健康的純糧食酒,避免飲用劣質白酒或勾兌酒,長期飲用這類白酒對健康毫無益處。
說“飲酒助興”,酒有助于營造氣氛,使人興奮神經忘卻煩惱,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、“三杯吐然諾,五岳倒為輕”,喝酒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放松和暢快的體驗,而輕松愉悅的心情正是健康的最佳良藥。
“酒興由情生,情添酒意濃”,喝酒除了為烘托氛圍,更多時候常常喝的是種心情。有時我們悠然自酌,有時我們一起把酒言歡,也有時相對互吐衷腸,無論哪種都是一種宣泄和心靈上的解壓。
而最不可取的,是人在情緒低落時飲酒,此時飲酒肌體內部對酒精的解毒功能相當弱小,所以不要懷揣“一醉解千愁”的心情喝酒。
因此喝酒宜開懷,切勿喝悶酒。
長按識別二維碼
設置星標,從我做起!
我們喝的不是酒,是歷史,是文化